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æ€
19
2019-04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邀请函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发布的《关于举办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通知》(学位中心〔2019〕15号),推动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培养,现将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大赛背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简称“大赛”)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集成电路设计创意实践活动。大赛旨在成为研究生展示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舞台,进行良好的创新实践训练的平台,为参赛学生提供知识交流和实践探索的宝贵机会。大赛每年举办一届,今年为第二届。2018年大赛初赛阶段共有来自全国7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4支研究生队伍,总计1000多名师生报名。经初赛专家评审选拔后,共有来自全国4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8支队伍进入决赛。该赛事覆盖了全国大部分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高校及科研院所,并吸引了港澳台等地区的代表队参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遴选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赛事受到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媒体等单位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19年大赛承办方为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地”),基地也是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的依托单位。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协办单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校友总会半导体行业协会清华海峡研究院承办单位: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秘书处:清华海峡研究院支持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时间及地点报名启动时间:2019年4月20日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6月15日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6月18日决赛时间:2019年8月2日-5日决赛地点: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杭州市滨江区长江南路336号)四、参赛对象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含留学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学校保研、录取证明)及国外高校在读研究生均可参赛。五、其他事宜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采用自主命题和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赛阶段采用答题,答辩,项目路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赛事相关事宜详见大赛官网。请各单位通过校园网、校园新媒体、研究生院、相关院系、学生管理部门等多渠道发布赛事消息,广泛动员研究生参赛,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大赛报名管理及审核。六、联系方式:秘书处联系人:何易张倩影联系电话:0592-5776165单位:清华海峡研究院邮件地址:cpicic@163.com承办单位联系人:陈丽霞胡颖蔚联系电话:0571-86726360单位: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邮件地址:incub@hicc.org.cn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组委会2019年4月19日附件:“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邀请函
18
2019-04
关于举办“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关于举办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通知》(学位中心〔2019〕15号)安排,现将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背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为满足国家装备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促进机械装备行业的创新发展,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起创办了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大赛每年举办一届,至今举办五届。2016年(第三届)起,大赛被纳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19年,大赛升级为“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按照“竞赛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围绕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打造研究生创新交流实践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大赛旨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大赛的目标是办成广大研究生踊跃参与,研究生培养单位乐于组织,装备行业广泛认可的国家级、高层次重要赛事。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单位:山东省教育厅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冠名赞助单位:杰瑞集团三、赛制赛题1.赛制大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预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3D模型展示等形式。2.赛题本届大赛赛题以新能源装备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能源开发装备;(2)绿色高效油气装备;(3)风能装备;(4)太阳能装备;(5)其他能源装备。四、参赛对象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大四本科生。参赛方式可以是个人或者团队,每队参赛队员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请参赛单位指定一名联系老师,负责审查参赛学生的参赛资格,参赛单位回执单(附件)请于2019年5月16日前发送到大赛邮箱eeidc@upc.edu.cn。五、参赛作品1.作品形式参赛作品可为产品实物、样机模型、控制系统软件作品、三维模型、工作原理展示等。2.作品要求(1)作品必须符合大赛赛题,做到选题新颖、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经济实用。(2)参赛作品须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报告书,报告书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案描述等内容,以充分表达作者设计意图和体现设计优势为宜。(3)作品如果是为第三方服务所设计的方案不得参赛,严禁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大赛不接受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参赛。(4)作品须为原创作品,如果是在往届作品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创新应标注出创新之处。3.材料提交(1)网评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报告书,设计图样、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等其他支撑材料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2)决赛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简介展板、答辩PPT等。六、作品评审1.评审标准(1)设计方案构思的创新性及其技术的先进性30%;(2)设计方案功能原理的可行性和实用性30%;(3)设计方案理论论证的严谨性和逻辑性15%;(4)原理性样机功能验证的水平及完整性15%;(5)现场答辩表现10%。2.预赛评审大赛专家委员会根据大赛评审标准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推荐作品进行网络评审,选拔240件左右优秀作品进入决赛。3.决赛评审负责组织: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决赛地点: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决赛时间:2019年10月18日-20日评审办法:决赛分为现场展示、现场答辩两个环节。七、奖项设置大赛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设有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特等奖:2项(可空缺)。作品要求在应用研究中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能够解决能源装备行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的项目。各组推选1项作品进行二次答辩后确定,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一等奖:决赛作品的1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二等奖:决赛作品的2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三等奖:决赛作品的7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对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证书。八、时间安排时间事项5月16日联系人信息反馈6月20日截止网上注册、报名、资格审核6月30日截止网上提交参赛作品7月1日—7月15日作品初评7月25日前公布初评结果9月10日—25日网上提交决赛作品展板设计10月18日—20日全国总决赛九、知识产权1.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由参赛队伍自主决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关约定。组委会不负责参赛作品涉及的知识产权争议等相关事宜。2.参赛作品除用于大赛评审、优秀作品集出版、学术交流与展览等大赛相关工作外,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任何人不得私自盗用参赛作品成果。十、纪律与处罚1.各参赛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单位评优资格及承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2.参赛选手、作品指导教师应遵守大赛纪律和相关规定,若出现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经组委会决议给予相应处罚。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若发现作品存在抄袭、侵权现象或作品为往届作品的,取消相关作品的参赛资格,已获奖的追回相关奖励,同时,通报选手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选手自负。4.大赛组委会、承办单位、专家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等应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相关人所在单位。十一、联系我们1.大赛官网:cpipc.chinadegrees.cn2.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董建党,电话:0532-86983311石永军,电话,0532-869833043.秘书处单位: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周世光,电话:0532-86983090于华帅,电话:0532-869819784.微信公众号:cpeeidc,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附件:参赛单位回执单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19年4月18日
18
2019-04
“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参赛指南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为满足国家装备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促进机械装备行业的创新发展,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起创办了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2016年(第三届)起,大赛被纳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19年,大赛升级为“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按照“竞赛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围绕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打造研究生创新交流实践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大赛旨在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大赛的目标是办成广大研究生踊跃参与,研究生培养单位乐于组织,装备行业广泛认可的国家级、高层次重要赛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单位:山东省教育厅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冠名赞助单位:杰瑞集团二、赛制赛题1.赛制大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预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3D模型展示等形式。2.赛题本届大赛赛题以新能源装备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能源开发装备;(2)绿色高效油气装备;(3)风能装备;(4)太阳能装备;(5)其他能源装备。三、参赛对象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大四本科生。参赛方式可以是个人或者团队,每队参赛队员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参赛队伍管理办法见附件1)。四、参赛作品1.作品形式参赛作品可为产品实物、样机模型、控制系统软件作品、三维模型、工作原理展示等。2.作品要求(1)作品必须符合大赛赛题,做到选题新颖、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经济实用。(2)参赛作品须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报告书,报告书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案描述等内容,以充分表达作者设计意图和体现设计优势为宜。(3)作品如果是为第三方服务所设计的方案不得参赛,严禁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大赛不接受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参赛。(4)作品须为原创作品,如果是在往届作品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创新应标注出创新之处。3.材料提交(1)网评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报告书(电子文档PDF版,模板见附件2),设计图样、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等其他支撑材料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2)决赛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简介展板、答辩PPT等,其中作品简介展板由组委会提供统一模板(详见决赛通知)。五、作品评审1.评审标准(1)设计方案构思的创新性及其技术的先进性30%;(2)设计方案功能原理的可行性和实用性30%;(3)设计方案理论论证的严谨性和逻辑性15%;(4)原理性样机功能验证的水平及完整性15%;(5)现场答辩表现10%。2.预赛评审大赛专家委员会根据大赛评审标准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推荐作品进行网络评审,选拔240件左右优秀作品进入决赛。3.决赛评审负责组织: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决赛地点: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决赛时间:2019年10月18日-20日评审办法:决赛分为现场展示、现场答辩两个环节。六、奖项设置大赛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设有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特等奖:2项(可空缺)。作品要求在应用研究中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能够解决能源装备行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的项目。各组推选1项作品进行二次答辩后确定,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一等奖:决赛作品的1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二等奖:决赛作品的2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三等奖:决赛作品的7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对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证书。七、时间安排时间事项5月16日联系人信息反馈6月20日截止网上注册、报名、资格审核6月30日截止网上提交参赛作品7月1日—7月15日作品初评7月25日前公布初评结果9月10日—25日网上提交决赛作品展板设计10月18日—20日全国总决赛八、知识产权1.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由参赛队伍自主决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关约定。组委会不负责参赛作品涉及的知识产权争议等相关事宜。2.参赛作品除用于大赛评审、优秀作品集出版、学术交流与展览等大赛相关工作外,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任何人不得私自盗用参赛作品成果。九、纪律与处罚1.各参赛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单位评优资格及承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2.参赛选手、作品指导教师应遵守大赛纪律和相关规定,若出现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经组委会决议给予相应处罚。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若发现作品存在抄袭、侵权现象或作品为往届作品的,取消相关作品的参赛资格,已获奖的追回相关奖励,同时,通报选手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选手自负。4.大赛组委会、承办单位、专家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等应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相关人所在单位。十、联系我们1.大赛官网:cpipc.chinadegrees.cn2.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董建党,电话:0532-86983311石永军,电话,0532-869833043.秘书处单位: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周世光,电话:0532-86983090于华帅,电话:0532-869819784.微信公众号:cpeeidc,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请各参赛选手关注大赛官网,订阅微信公众号,以便及时了解大赛动态。选手也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大赛承办单位或大赛秘书处进行联系。附件:1.“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队伍管理办法2.“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作品报告书模板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19年4月18日
17
2019-04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参赛说明
一、时间及地点报名启动时间:2019年4月20日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6月15日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6月18日决赛时间:2019年8月2日-5日决赛地点: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杭州市滨江区长江南路336号)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协办单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校友总会半导体行业协会清华海峡研究院承办单位: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支持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秘书处:清华海峡研究院三、参赛办法1.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含留学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学校保研、录取证明)及国外高校在读研究生均可参赛。2.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两至三名学生组成。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一名或两名,设置队长一名。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三个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个参赛队。3.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10。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参赛队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4.在初赛阶段,参赛队可以选择自主命题,也可以选择企业命题。对于选择企业公开命题的参赛队,其作品将由企业进行评审。企业公开命题的要求详见官网。5.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15日,作品上传截止日期为6月18日。四、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面向集成电路设计和半导体器件设计等方向。可以结合研究课题,提交相关的创意、创新或创业作品。2.参赛作品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参赛团队照片、必要的技术文档、样机照片等。创“芯”大赛不要求参赛队伍提交实物。3.PPT是初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背景、设计原理、创新创意、功能/性能演示等内容,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8分钟。4.参赛团队照片2张,其中全体成员(包括指导教师)合影1张,全体成员在参赛单位标志物前合影1张,单个图片大小不超过2MB。5.将PPT和附件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压缩,命名为“参赛单位-参赛队-作品名称”并提交至大赛官网。6.鉴于创“芯”大赛作品的特点,需要保密的内容不得在作品设计PPT和附件中体现。7.不限制参赛作品所使用工具的品牌,型号和版本,由参赛队自行选择,所使用软硬件工具的品牌不影响竞赛成绩。五、评审办法1.创“芯”大赛分为两级评审:初赛评审和决赛评审。初赛评审采用网络或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决赛为现场赛,采用答题、答辩及竞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初赛评审方式不要求参赛队员到达评审现场,评委通过参赛作品的电子文档进行评审。如有需要,评委可要求参赛队员通过QQ、微信等通讯工具进行视频、语音远程答辩,以求对参赛队和参赛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评审决定。3.创“芯”大赛决赛包括三个环节:答题、答辩、竞演。4.答题环节。该环节由基础题及上机设计两部分组成,成绩占比为30%和70%。参赛队的每位成员须独立完成基础题,其平均分作为参赛队的基础题成绩;上机设计题分为集成电路设计类(方向:数字、射频、模拟、混合信号、光电子)及半导体器件类(无细分方向),参赛队任选其中一个方向并集体完成。此环节的综合成绩排名前50名的参赛队伍晋级答辩环节,其他参赛队伍不参加答辩环节。5.答辩环节。所有晋级的参赛队参加答辩环节,答辩内容为初赛阶段提交的参赛作品(选择企业命题的队伍也可以采用自主命题作品)的现场演讲,并回答评委的提问。演讲时间为6分钟,回答问题时间不少于2分钟。答题成绩与答辩成绩按照70%和30%的比例进行加权,得到每个参赛队的最终成绩。选取前15个队伍参加竞演环节。6.竞演环节:每个参赛队演讲时间为6分钟,回答问题不少于2分钟,由评委及现场观众共同打分,按8:2加权得出最终名次。六、奖项设置和奖励办法1.创“芯”大赛决赛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2.团队一等奖15名,前三名队伍获得“创芯之星”,奖金3万元,获奖证书,其余队伍奖金1万元,获奖证书;团队二等奖35名,奖金5千元,获奖证书;团队三等奖若干名,获奖证书;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获奖证书;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获奖证书;企业专项奖若干,具体奖项数量及奖金根据报名情况由组委会确定。3.决赛各个奖项均由组委会统一颁发荣誉证书。七、其他1.决赛期间,参赛队餐费、住宿费由组委会负责,差旅费等其它费用自理。2.不能组队参加本届竞赛的单位可以派员进行观摩,每个单位可派1-2名代表,并于2019年6月20日前将观摩回执发送至组委会邮箱。观摩人员交通费和住宿费用自理,承办单位将提供有关方便。3.进入决赛的参赛队必须自带电脑(及网线转接口)。决赛现场将为每个参赛队伍提供2个标准有线网络接口,可连接至大赛服务器。大赛服务器所需接口软件及服务器内安装的软件列表将于决赛前提供,请关注后续通知。4.决赛阶段作品答辩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待报到后另行通知。5.大赛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八、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秘书处联系人:何易张倩影联系电话:0592-5776165单位:清华海峡研究院邮件地址:cpicic@163.com承办单位联系人:陈丽霞胡颖蔚联系电话:0571-86726360单位: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邮件地址:incub@hicc.org.cn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组委会2019年4月19日附件:“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参赛说明
13
2019-04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发布的《关于举办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通知》(学位中心〔2019〕15号),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为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人民服务,现举办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现将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组织单位1、大赛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2、联合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3、技术支持单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主要发起单位、技术支持单位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5、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及首届大赛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6、赞助单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三、大赛主题与参赛作品本届大赛主题为:迈向机器人智能时代参赛作品可以涉及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工业机器人、可穿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家居机器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教育服务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空间与水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生物与微纳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群体机器人等。设计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稿、3D模型、仿真软件、机器人算法、实物等。大赛作品三个类别:创意设计组、软件仿真组和实物展示组。1、创意设计组:机器人新概念、新结构、新外观等;2、软件仿真组:建模分析、软件仿真、机器人算法等;3、实物展示组:机器人实物等(侧重实物的功能性、完成度、使用效果)。四、参赛对象及方式1、参赛对象:中国大陆在校研究生或已取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大四本科学生,也吸纳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研究生参赛。参赛选手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报名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抽查的权利。2、参赛方式:大赛以团队形式参加,参赛队伍包括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每支团队参赛队员一般不超过5人(其中第1申报人默认为参赛团队队长),指导教师一般不超过2人,可跨学科跨校组队,以队长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大赛承办单位为进入决赛团队提供决赛期间每队不多于三人的学生食宿。五、赛制安排与评审办法第一阶段(初赛):线上评审,每个队伍必须提交申报项目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规划报告,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所上传报告进行线上初评。第二阶段(决赛):项目展示+现场答辩,每个队伍按类别呈现形式如下:1、创意设计组:设计报告+PPT2、软件仿真组:设计报告+PPT+仿真展示3、实物展示组:设计报告+PPT+实物展示1、赛题发布时间:2019年4月上旬内容:大赛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公布首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2、大赛报名时间:2019年5月15日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日期前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3、大赛初赛时间:2019年6月10日截止提交初赛作品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初赛作品,进行大赛初赛评审。2019年6月30日大赛执行委员会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4、大赛决赛内容:进入决赛团队将由大赛组委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评估,入围决赛的团队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比赛。七、奖项设置本次竞赛将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此外设有优秀组织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由全国大赛组委会向获奖团队或个人颁发证书和奖金。特等奖50000元(1-2支队伍)一等奖20000元(进入决赛队伍10%)二等奖10000元(进入决赛队伍20%)三等奖证书(其余进入决赛队伍)优秀组织奖(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八、联系方式1、联系人:李超2、联系方式:0451-864164193、电子邮箱:cpridc@163.com4、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机械楼1023室5、邮编:1500016、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
11
2019-04
关于举办“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 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工作安排,现将“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本届大赛由厦门大学承办。承办单位将努力与各培养单位携手共进,一起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空航天院所厂企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行业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高层次重要赛事,逐步向高水平国际重大赛事迈进。二、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毕业一年以内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在职人员。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特别说明:“飞航动力之光”企业命题赛道参赛对象可放宽至研究生毕业5年以内在职人员。三、赛题及作品提交1.主题开放创新逐梦未来2.题目常规赛道:(1)航空飞行器及分系统设计(2)航天飞行器及分系统设计(3)临近空间及空天飞行器设计(4)跨介质及智能飞行器设计(5)面向未来飞行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设计“飞航动力之光”企业命题赛道:(6)面向未来飞行器的吸气式智能发动机设计3.作品提交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参赛作品通过大赛网站提交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赛最终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飞行演示。大赛不受理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四、大赛安排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包括常规赛道及企业命题赛道。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2019年3月,发布大赛预通知;2019年3月15日-4月30日,网上参赛报名,参赛团队须在4月30日前登录“研创网”注册并完成报名;请参赛单位领队或联系人定期登录“研创网”账号,履行本单位的管理职责,完成对本单位报名参赛人员的参赛资格审核。2019年5月1日-5月31日,作品提交。参赛团队须在5月31日前完成作品提交。参赛队注册、报名、参赛队所在单位审核及参赛作品提交需通过大赛官方网站“研创网”进行,网址为https://cpipc.acge.org.cn/。港澳台参赛队员注册请联系大赛承办单位。2019年6月1日至6月19日,大赛初赛。将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2019年6月20日至6月30日,公布大赛决赛入围名单;2019年7月19至2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总决赛。五、奖项设置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面向组织单位和个人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奖金设置:特等奖50000元/项(可空缺),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三等奖2000元/项。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常规赛道约为初赛提交作品总量的20%~30%;企业命题赛道约为初赛作品30%~50%。两个赛道将分别评审并设立独立奖项名额。六、其他事宜作品提交要求、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知识产权与保密、大赛时间安排等其他相关事宜详见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所有。本届大赛后续相关事宜敬请关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大赛微信号:CGFFVC,微信名称:未来飞行器(官方微信号)(工作人员交流群)(参赛选手交流群)3.大赛邮箱:ffvc2015@126.com4.第五届大赛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承办单位联系人:殷春平18959205910(厦门大学)蔡鹏程0592-218203113950002485(厦门大学)秘书处联系人:徐含乐029-8843060513772021052附件1:关于举办“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的通知附件2:“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附件3: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附件4: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用户手册---报名注册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2019年4月11日
01
2019-04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的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发布的《关于举办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通知》(学位中心〔2019〕15号),推动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培养,现将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大赛背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简称“大赛”)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集成电路设计创意实践活动。大赛旨在成为研究生展示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舞台,进行良好的创新实践训练的平台,为参赛学生提供知识交流和实践探索的宝贵机会。大赛每年举办一届,今年为第二届。2018年大赛初赛阶段共有来自全国7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4支研究生队伍,总计1000多名师生报名。经初赛专家评审选拔后,共有来自全国4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8支队伍进入决赛。大赛覆盖了全国大部分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高校及科研院所,并吸引了港澳等地区的代表队参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遴选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赛事受到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媒体等单位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协办单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校友总会半导体行业协会承办单位: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秘书处:清华海峡研究院三、时间及地点初赛时间:2019年4月至6月决赛时间:2019年8月决赛地点:杭州四、参赛办法1.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含留学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学校保研、录取证明)及国外高校在读研究生均可参赛。2.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二至三名学生组成。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一名或两名,设置队长一名。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两个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个参赛队。3.赛事报名入口及相关资讯详见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10。大赛报名入口开放后,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参赛队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五、联系方式承办单位联系人:陈丽霞胡颖蔚联系电话:0571-86726360单位: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邮件地址:incub@hicc.org.cn秘书处联系人:何易林剑春联系电话:0592-5776165单位:清华海峡研究院邮件地址:cpicic@163.com
22
2019-03
关于举办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通知
学位中心〔2019〕15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系列大赛)以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竞赛和奖励的方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活力,是服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共同继续举办2019年系列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系列大赛简介系列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努力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六年来,系列大赛围绕国家急需领域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设置了涉及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集成电路、能源体系、公共管理等重要领域的11项主题赛事,为40余万在校研究生提供了创新、交流、展示和就业的平台,已初步形成院系、学校、省级学位管理部门等层层组织参赛的活跃局面,在研究生群体中有了较强的号召力,在社会上也有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系列大赛秉承“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办赛之路。系列大赛得到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电子学会等行业和华为、中石化等知名企业的深度参与,促进了研究生创新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二、2019年主题赛事2019年系列大赛将举办下列11项主题赛事:1.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2.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3.数学建模竞赛4.电子设计竞赛5.创“芯”大赛6.人工智能创新大赛7.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8.能源工程设计大赛9.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10.公共管理案例大赛11.MPAcc学生案例大赛各主题赛事介绍、赛程安排、赛事指南等,请见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网(以下简称“研创网”)。系列大赛基本情况及各主题赛事联系方式,详见附件。三、建议与要求1.充分重视,激励师生系列大赛是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落实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力抓手,请各单位给予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研究生参赛,并对参赛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政策支持、物质保障和成果认可。2.专人负责,规范管理为提升系列大赛整体影响力,提高赛事管理效率,满足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参赛学生统计、分析和管理的需求,自2018年起,“研创网”成为系列大赛所有主题赛事的唯一官网。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指定了专人负责参赛学生资格审核和管理工作,其他尚未在“研创网”上登录的单位,可致电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获取单位用户名和初始密码。3.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请各单位通过校园媒体、研究生院、相关院系、学生管理部门等多渠道发布赛事消息,欢迎各单位校园网与“研创网”进行链接,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往届大赛的优秀作品、获奖选手及指导老师。可将宣传材料提供给《中国研究生》杂志和“研创网”,进行同步宣传。四、其他事宜1.官网、官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网(“研创网”)网址:https://cpipc.acge.org.cn《中国研究生》微信公众号:zgyjs20022.联系方式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系人:王昭联系电话:010-82378758传真:010-82378753邮箱:yc@cdgdc.edu.cn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系人:乔英琪联系电话:010-68515657附件: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基本情况及各主题赛事联系方式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2019年3月19日附件.“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基本情况及各主题赛事联系方式2013年,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主动服务研究生教育中心工作,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系列大赛)。系列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了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航空航天、集成电路、能源体系、基础研究等相关领域的11项主题赛事,旨在助力国家重点急需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同时,学位中心分别与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0余家行业机构协同举办主题赛事,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地方政府部门向赛事提供政府公共管理大数据平台,华为、中石油、中海油等知名企业参与命题、评审并提供经费赞助,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办赛特色。系列大赛举办6年来,得到了50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40余万在校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已成为在校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形成了院系、学校、省级学位管理部门等层层组织参赛,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支持赛事的活跃局面。2018年,系列大赛迈上新的台阶。系列大赛实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启动,统一主办单位,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大赛官网,统一工作平台,统一征集承办单位,赛事整体形象进一步突出,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2018年赛事数量、参赛和评审规模、参赛覆盖面均创新高。主题赛事的数量增加到10项,吸引来自53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8.18万在学研究生参赛,参赛研究生同比增长23%,9成以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参赛。来自25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和71个企业的近800名专家参与评审,评审作品2.4万余件。经过几年积累,大赛境外知名度持续增强,全年吸引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境外数十支队伍参赛以及来自香港地区的观摩队伍,为历年之最。2019年主题赛事联系方式如下:1.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陈前放联系电话:010-82317785邮箱:chenqianfang@buaa.edu.cn2019年承办单位:同济大学联系人:王玮联系电话:021-65983244邮箱:pheobew@tongji.edu.cn2.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徐含乐联系方式:029-88430605邮箱:xuhanle@nwpu.edu.cn2019年承办单位:厦门大学联系人:殷春平联系电话:0592-2182031邮箱:yin_chunping@xmu.edu.cn3.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系人:奚社新联系电话:025-83795939邮箱:shexinxi@seu.edu.cn2019年承办单位:福州大学联系人:刘勇进梁飞豹联系电话:0591-22865089邮箱:gmcm2019fzu@163.com4.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中国电子学会联系人:何文丹刘霆轩联系电话:010-68600723邮箱:cieeda@163.com2019年承办单位:南京市江北新区5.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清华海峡研究院联系人:林剑春何易联系电话:0592-5776165邮箱:cpicic@163.com2019年承办单位: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联系人:陈丽霞联系电话:0571-86726360邮箱:incub@hicc.org.cn6.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及2019年承办单位:浙江大学联系人:卢俏联系电话:0571-88981402邮箱:cpipcai@163.com7.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及2019年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联系人:李超联系电话:0451-86416419邮箱:cpridc@163.com8.中国研究生能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及2019年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系人:陆杭波联系电话:010-89739893邮箱:nygc2019@163.com9.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及2019年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系人:于华帅联系电话:0532-86981978邮箱:yuhs@upc.edu.cn10.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联系人:于建联系电话:010-62519150邮箱:mpa@mpa.org.cn2019年承办单位:中山大学联系人:王晓茵联系电话:020-39344585邮箱:mpa@mail.sysu.edu.cn11.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联系人:王琪联系电话:010-82509201邮箱:mpacc@ruc.edu.cn2019年承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系人:向传殿联系电话:027-88387513邮箱:mpacc@vip.163.com
19
2019-03
“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说明
一、竞赛时间开赛时间:2019年3月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6月20日初赛时间:2019年7月决赛时间:2019年8月二、赛区划分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划分八大赛区:东北分赛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华北分赛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分赛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华中分赛区: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华东分赛区: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地区上海分赛区:上海市华南分赛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分赛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三、组织机构主办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承办单位:全国总决赛: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东北分赛区:哈尔滨理工大学华北分赛区: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分赛区:西安邮电大学华中分赛区:南昌大学华东分赛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分赛区:上海电子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华南分赛区:桂林理工大学西南分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四、竞赛程序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分六个阶段:竞赛筹备、分赛区成立与竞赛宣传、参赛报名及参赛作品搜集、分赛区初赛、决赛现场评审及颁奖、竞赛总结。具体参赛流程如下。参赛流程图五、参赛办法1.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学校保研、录取证明)及国外高校在读研究生可参赛。2.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不接受个人形式报名。3.竞赛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两部分竞赛相互独立,组队、报名、评审、奖励工作均分开进行,互不影响。技术竞赛部分又分为企业命题和七个参赛方向。其中在技术类竞赛中,参与企业命题的队伍在进行企业命题组内评奖的同时可参与自主命题组的评奖,参与自主命题的队伍只能在自主命题组内进行评奖,不能进行企业命题组的评奖。注:为方便表述,以上企业命题奖励描述为企业命题奖,实际证书发放时,证书文字均表述为企业专项奖。换言之,企业命题奖为具有具体技术需求的企业专项奖,企业专项奖可获得多个。4.每支参赛队由指导老师、队长和队员组成。在同一个参赛部分(技术竞赛或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指导老师一名或两名,队长一名,队员一名至四名均可,每位指导老师至多指导两支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支参赛队。5.参赛队伍成员须是对参赛作品有实质贡献的个体,不允许成员挂名。如发现挂名现象,组委会将永久取消挂名参赛者参赛资格,并向各参赛单位通报,请各位参赛者相互监督。6.组队时,由队长确认指导老师顺序和队员顺序,此顺序依据参赛贡献大小确定。获奖证书将严格按照组队顺序制作,不再确认和更改。7.参赛队员必须具有正式研究生学籍或已被确认录取资格。有特殊情况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参赛队中最多允许有一名是本科生,但必须事先向竞赛组委会申请并经过批准。8.参赛队伍经过所在参赛单位同意后,在竞赛官网上完成注册、组队报名、缴费凭证上传及作品提交。9.参赛单位设立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小组或联络人,在竞赛官网注册参赛单位管理员账户,负责本参赛单位参赛队伍的资格审核和信息管理。10.技术竞赛报名费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收取并向缴费单位或个人开具发票。报名费原则上每支参赛队伍500元人民币,如有特殊情况,各分赛区可适当调整,并出具官方通知。11.商业计划书专项赛报名费由主办方及秘书处单位中国电子学会收取并开具发票。12..技术竞赛报名时,要求在报名页面填写描述作品创新点的作品简介,并填写最能说明作品创新点的三个创新关键词。13.报名截止日期前,竞赛网站上填写的参赛队员、队员顺序及参赛作品信息均可变更,报名截止日期后,参赛队员及参赛作品不可变更,进入决赛后,参赛队可改进、完善其参赛作品,但不可更换参赛作品内容和参赛队员。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变更,参赛队需向组委会提交变更申请,组委会同意后,方可变更。擅自变更参赛信息的参赛队,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六、竞赛说明1.技术竞赛采用开放式命题与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参赛队自主选择作品命题。评审重点考察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技术实现以及团队综合能力。2.开放式命题分为以下七个参赛方向,参赛队可自行选择参赛方向:1)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包括但不限于针对某一功能应用所开展的具有较强创新创意的电子电路软硬件设计、终端设备或嵌入式系统实现等,如基于FPGA、DSP、MCU、嵌入式系统等开发的软硬件系统、智能硬件、新型射频天线、并行处理系统、仪器仪表等;2)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包括但不限于实现自动控制与自主运行的创新创意软硬件系统与电气自动化系统等,如机器人,飞行器,智能车,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传感器、设备或系统,电能变换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控制技术等;3)通信与网络技术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各种通信及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的创新创意通信网络应用模块或系统,如网络安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空间信息网、水下通信网络、工业控制网络、边缘计算等通信或网络设备、系统或软件等;4)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包括但不限于光电感知、传感器、微纳传感器与微机电系统、空间探测等传感与信息获取类软硬件系统,如工业传感、生物传感、生态环境传感、光电探测、遥感探测、定位导航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图像、语音、文本、频谱信号处理和信息处理、特征识别,以及信号检测及对抗的软硬件系统,如安防监控、音视频编解码、网络文本搜索与处理、雷达信号处理、信息对抗系统等;6)人工智能类,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群体智能、决策管理等技术的软硬件系统或智能应用,如: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安防、自动驾驶、智慧家居等。7)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设计等构建的新型电子信息类软硬件系统,如面向生命健康、艺术创造、环境生态、清洁能源等的新型传感器、电子电路、处理器、通信网络设备、信息处理器以及应用系统等。3.企业命题包括兆易创新命题、华为命题、平头哥命题、ARM命题、TI命题,企业专项奖包括Synopsys人工智能专项奖、MathWorks专项奖、Xilinx专项奖、睿赛德专项奖。具体命题及专项奖信息请于2019年3月参见竞赛官方网站。4.技术竞赛要求参赛队制作符合设计方案的演示实物,向组委会提交的参赛文件为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和作品照片的电子文件。5.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涉及的作品可以是已实现功能的实物,也可以是未实现功能的概念产品,要求提交的参赛文件为作品介绍PPT和商业计划书的电子文件。6.组委会不限制参赛作品所使用工具的品牌和型号,由参赛队自行选择,所使用软硬件工具的品牌不影响竞赛成绩。7.参赛队拥有其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不可抄袭他人作品或侵占他人知识产权。如有违规,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8.原则上不鼓励同一学校同一主题作品连续参赛,如果此类作品参赛,请在初赛提交作品时同时提交《作品重大改进说明》。若作品无重大改进,一旦查实,撤销比赛奖项,并以组委会名义向参赛单位发放通知。七、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技术论文技术论文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作品难点与创新;(2)方案论证与设计;(3)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4)软件设计与流程;(5)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6)总结。不同类型作品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论文字数8000-10000字为宜,具体格式要求参见附件一。2.参赛作品演示视频及演示PPT(1)视频分辨率不小于640X480,大小不超过100M,时长不超过15分钟,格式为avi、mp4、wmv之一。视频内容应包括作品原理及创新点、结构介绍、功能演示等三部分。(2)出现在视频中的参赛队员需穿着正装出镜(男士白衬衣黑西裤黑皮鞋,女士白衬衣黑套裙或黑西裤黑皮鞋),使用普通话讲解作品,配备字幕。3.参赛作品展示图片。参赛作品全貌、特写照片5张,指导老师、参赛队员与作品合影1张,全体成员在参赛单位标志物前合影1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M。4.将参赛作品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展示照片的电子档文件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压缩,命名为“参赛单位-参赛队-作品名称”并上传到网络云盘中,将下载链接提交至竞赛官网,即可完成官网作品提交。5.商业计划书专项赛的作品介绍ppt内容应包括:(1)作品意义及创新点(2)作品原理及设计方案(3)作品形象及功能模拟。ppt模板见附件二。如已有作品实物,需一并提供参赛作品演示视频,视频要求参见本文“六-1”6.商业计划书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项目意义(2)团队介绍(3)产品内容(4)行业及市场情况(5)营销策略(6)融资说明(7)财务计划(8)风险控制(9)项目实施难度。商业计划书模板详见附件三。八、评审办法1.竞赛分为两级评审,包含分赛区初赛评审和全国总决赛评审。2.根据分赛区承办单位具体情况,分赛区可采取现场评审、会议评审、混合评审三种方式进行。全国总决赛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进行。3.现场评审方式要求参赛队携带参赛作品和作品展板于统一时间集中到指定地点,展示作品功能,进行分组答辩。评委根据技术论文、作品展示情况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审。4.会议评审方式不要求参赛队员到达评审现场,评委通过参赛作品的电子文档进行分组评审。如有需要,评委可要求参赛队员通过QQ、微信等通讯工具进行视频、语音远程答辩,以求对参赛队和参赛作品充分了解,作出合理的评审决定。5.作品答辩分为参赛作品介绍、现场问答二个环节,主要评审参赛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参赛队的整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6.初赛和总决赛的评审标准一致。技术竞赛从选题的创意创新与先进性、应用价值、功能完整性与作品展示、论文(现场赛)等维度对作品进行评审;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从作品属性、市场属性、介入性和答辩表现(决赛时)等维度对作品进行评审。以100分制进行打分,给出各参赛作品分数,根据作品分数和获奖比例得出获奖结果,参考评分标准如下。“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评审标准表商业计划书专项赛按照参赛作品的作品属性、市场属性、介入性和参赛队答辩表现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分。7.技术竞赛初赛由分赛区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由秘书处组织投资机构评委进行评审。8.评委采用本校回避原则,不参评自己学校的参赛作品。评审期间,要求所有评委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不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干预。9.评审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评委意见无法一致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决定结果。10.为维护竞赛纪律,提倡良好的赛风,杜绝不公平竞争,特设立争议期。评审结束后,组委会即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拟获奖参赛队的名单,接受广大师生的举报与申诉,为期十天。如果举报属实,获奖参赛队确有违纪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获奖资格,并追究有关人的责任。11.如参赛队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由经过所在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授权的领队老师代表所在单位和参赛队向组委会秘书处提交书面质询申请。监督和仲裁委员会组织对质询申请进行调查和仲裁,并给出仲裁结果,仲裁结果作为最终评审结果。质询申请和审核仲裁应在争议期内提出和处理。九、奖励办法1.各分赛区分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及优秀组织奖。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以及优秀组织奖。技术竞赛初赛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20%,二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30%;初赛获得一等奖的部分参赛队获得决赛晋级资格,晋级比例根据报名情况确定。商业计划书晋级决赛比例约为10%。2.全国总决赛中,技术竞赛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研电之星”团队奖;“兆易创新杯”团体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论文奖;最佳答辩奖;企业专项奖等奖项。商业计划书专项赛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路演奖等奖项。3.全国总决赛中,技术竞赛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原则上分别按照进入决赛队伍的20%、35%、45%的比例评奖。商业计划书团队一等奖、二等奖分别按照进入决赛队伍的35%、65%的比例评奖。具体数量和其他奖项由组委会根据参赛情况确定。4.技术竞赛设“研电之星”团队奖,取TOP10路演的前三名,并颁发“研电之星”团队奖奖杯。5.“兆易创新杯”团体奖,取参赛高校团体总分第一名,并颁发“兆易创新杯”团体奖奖杯,积分办法如下。“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高校团体总分积分标准6.参赛队可同时获得团队奖项和企业专项奖。企业专项奖奖励由组委会和合作企业共同商定。7.初赛和决赛各个奖项均由组委会统一颁发荣誉证书。8.奖项奖励。“研电之星”团队奖20000元,团队一等奖3000元,团队二等奖1000元,单项奖1000元;获得“兆易创新杯”团体奖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颁发“兆易创新杯”团体奖奖杯,并于奖杯上镌刻研究生培养单位名称,每届轮转。其他奖项奖励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十、时间安排十一、其它1.决赛期间,参赛队餐费由组委会负责,住宿费、差旅费等其它费用自理。2.不能组队参加本届竞赛的单位可以派员进行观摩,每个单位可派1-2名代表,并于2019年6月20日前将观摩回执发送至分赛区执委会。观摩人员交通费和住宿费用自理,承办单位将提供有关方便。3.竞赛网站自2019年3月20日开始接受报名,报名及作品上传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20日(各分赛区若有特殊情况,将在网站上另行通知)。请于截止时间前登陆竞赛官网完成报名流程,并上传作品下载代码。4.如网上注册报名无法正常进行,可在网站上下载报名表,填写纸质报名表,加盖参赛单位公章(研究生院或学院公章),并有负责人签名。将签字盖章的报名表扫描件发送至组委会邮箱cieeda@163.com,得到组委会回复后即可完成报名流程。5.进入决赛的参赛队必须至少配备一台笔记型计算机,安装好参赛所需的软件系统及应用软件。6.决赛阶段作品答辩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将于报到后另行通知。十二、竞赛组委会联系方式:联系人:何文丹刘霆轩吴静联系电话:010-68600723官方微博名: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官方微信号:cieeda组委会邮箱:cieeda@163.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普惠南里13号楼附件一:“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说明.pdf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2019年3月19日
15
2019-03
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的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工作安排,现将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本届大赛由厦门大学承办。承办单位将努力与各培养单位携手共进,一起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空航天院所厂企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行业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高层次重要赛事,逐步向高水平国际重大赛事迈进。二、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毕业一年以内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在职人员。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三、赛题及作品提交1.主题开放创新逐梦未来2.题目(1)航空飞行器及分系统设计(2)航天飞行器及分系统设计(3)临近空间及空天飞行器设计(4)跨介质及智能飞行器设计(5)面向未来飞行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设计3.作品提交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参赛作品通过大赛网站提交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赛最终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飞行演示。大赛不受理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四、大赛安排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2019年3月,发布大赛预通知;2019年3月15日-4月30日,网上参赛报名,参赛团队须在4月30日前注册并完成报名,参赛队所在单位需对本单位参赛队伍进行资格审核;2019年5月1日-5月31日,作品提交。参赛团队须在5月31日前完成作品提交。参赛队注册、报名、参赛队所在单位审核及参赛作品提交需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网址为https://cpipc.acge.org.cn/。2019年6月1日至6月19日,大赛初赛。将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2019年6月20日至6月30日,公布大赛决赛入围名单;2019年7月19至2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总决赛。注:各项内容具体时间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五、奖项设置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面向组织单位和个人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奖金设置:特等奖50000元/项(可空缺),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三等奖2000元/项。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约为初赛提交作品总量的20%~30%。六、其他事宜作品提交要求、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知识产权与保密、大赛时间安排等其他相关事宜详见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所有。本届大赛后续相关事宜敬请关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大赛微信号:CGFFVC,微信名称:未来飞行器(官方微信号)(工作人员交流群)(参赛选手交流群)3.大赛邮箱:ffvc2015@126.com4.第五届大赛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承办单位联系人:殷春平18959205910(厦门大学)蔡鹏程0592-218203113950002485(厦门大学)秘书处联系人:徐含乐029-8843060513772021052附件1-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附件2-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2019年3月8日